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
详细内容
广州:律师进社区还处磨合期
来源:羊城晚报发布时间:2012年08月03日作者:

      随着海珠区“一村居一法律顾问”的逐步铺开,“大状”入村免费“坐台”后,新问题接踵而来。连日来,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海珠区的不少社区,显然,大多数居民对“居委会有免费律师”并不知情。与此同时,从以前的与司法所合作转变为与居委会合作,律师事务所(以下简称“律所”)的律师在提供社区服务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新问题。由于律师提供的是专业领域的咨询服务,有声音呼吁“免费律师”应由政府统一采购。

 

深圳律师进村业务增1/3


  社区居民间最常见的案子就是相邻权纠纷。“从法律服务进社区到‘所所结对’(律所与街道司法所结对),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邻里纠纷。”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律师欧阳兵表示,“A家的宠物太大声吵到B家;甲在阳台种了棵树,挡了乙家的通风采光等等。这些我们都以调解为主,也会跟居民分析启动司法程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。”

  当一些邻里纠纷调解不了时,就会变成律所的案子。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添顺透露,深圳的律师服务进村居工作比较早,据行内信息,工作一年后,深圳全市律所的业务增加了1/3。

  黄添顺表示,自2007年启动“所所结对”后,虽然没有特地统计业务变化,但“岭南所业务每年都有所增加,三四年来,人数和业务基本翻了一倍”。

  海珠区司法局副局长李健晖认为,邻里纠纷虽占了大部分,但也不乏“大案”,“像深圳西乡司法所,自律师所来坐台值班后,街道内有几个以前从不咨询的上市公司,也经常过去咨询。所以说,律师对推动法治进程是很有帮助”。

 

现阶段律所还在树形象


  不过,绝大部分律所认为,律师服务进社区的商业意义并不大。

  在6月底“认领”了赤岗街22个社区居委会的广东同益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李文涛告诉记者,“我们所约有80名律师,这次到赤岗街居委会坐台的有20人,都是所里的资深大律师。其中,包括我在内的两个合伙人,一人揽两个社区”,“社区里的法律咨询大多是小纠纷,我们不求能拿到多少案子。但实话说,什么都不图那是假的,我们希望能增加律所的声誉和以正面形象获得更多人信任”。

  更多的案源也好,更高的认知度也罢,宣传力度不够,什么都是白谈。一名曾在赤岗街司法所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担心,“所所结对”的顺利开展,是建立在律所与司法所的紧密合作上,大家都是司法系统,比较好说话;现在换上居委会与律所对接,肯定有磨合期。“居委会不了解律所,不知道该怎么做宣传;律所也不了解这个社区的具体需求是什么。这种情况不改变,新政策就很难走下去。”

 

政府把台搭好才能有戏唱


  就“一村居一法律顾问”而言,中山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、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法律系主任、教授李正华认为,是“政府倡导,村街搭台,律师唱戏”。“唱戏”的律师应该有自己的目标、路径和方法。

  “政府主要希望律师帮忙减少纷争,为政府分忧。但是,律师也要看这具体是做些什么,我不赞成鸡毛蒜皮的纠纷也要找律师咨询,这样,他们就变成司法所或者居委会里面打下手的调解员了。”李正华表示,法律服务和宣传、邻里关系调解等等都是司法所、街道调解委员会的职能,现在是他们不足以承担才找到律所。但律所首先是一个专业的法律机构,专业的服务就应该有偿的,何况,现在不少律师维持生计还有困难,为此,“政府的前期投入还是要有一点。把台搭好,才能有戏唱,我认为这个过程起码得三年”。

  海珠区司法局副局长李健晖也表示,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,无太多拨款和经费,所以,“一村居一法律顾问”将会是“从自愿组织逐渐演化为有偿社会服务”的过程,“在无偿服务的过程中,打开群众对法律咨询的需求市场;市场打开后,律师自然会在过程中得到案件;当法治推动到一定程度,整个社会都将对法律服务产生巨大的需求,到那个时候,购买服务就会水到渠成”。